TOP 10
全球化
中国养老产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过去的一年中,由于国内养老产业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投资环境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开始关注中国养老产业。中国养老产业与国际接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资本流动全球化
无论是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养老产业,还是中国资本向国际输出,在2016年都将有明显提速。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养老产业核心驱动因素在于伴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进一步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国际资本进入门槛进一步宽松,且有着明显的模式、资本输出优势;而对于中国社会资本的对外投资,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全球化资产配置和以投资带动产业输出。
(2)技术共享全球化
越来越多的日本、德国等“传统老龄化”国家的先进养老产品将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同时也将被模仿能力强大的中国制造快速消化。中国企业将在融合中国“互联网+”和“智造”后,快速形成独特的优势,从而开始面向国际市场开始输出产品和技术,养老产业的技术共享环境将变得更加开放透明。
(3)产业竞争全球化
由于中国的中产阶级快速崛起和融入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人将养老地点的选择的阳光投向海外,从而使得养老产业的竞争尤其是中高端养老的竞争不局限与国内,而是面临全球化的竞争,这对国内的养老产业从业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TOP 9
智能化与医养融合
智慧养老破茧成蝶,与医养融合协同发力
受限于产品、产业链的成熟度较低,过去的智慧养老实现成本较高,且社会效益一般。2016年以后随着产业成熟度不断提高,以及人口结构倒逼(老龄化程度加深而合格护理员严重不足),智慧养老相关的产品竞争力将不断提升,将对传统养老模式有着明显的替代效应。
同时也应该观察到,由于医养融合的需要,智慧养老相对传统养老模式在数据采集、实时监控等方面具备先天优势,从而也将进一步推动综合成本下降,从而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因而仁益在此预测2016年智慧养老将成为养老产业内成长性最值得期待的领域。
TOP 8
社会化养老需求释放
社会化养老需求迎来第一波释放小高潮
在“养老产业元年”的2013年以前,我国的养老事业长期在非社会化的模式下运作,尽管近两年改观明显,但依然有众多的政策、社会习惯、客户消费观念等依然难以短时间改观。
但在2016年,社会化养老需求将迎来一波“改革红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大量国企的“供给侧改革”释放的社会化养老需求
(2)军队改革释放的社会化养老需求
尽管这两项“改革”所释放出的养老需求占社会总体比例并不高,但对于目前的养老市场来说,这两类人群属于相对购买力较好的“有效需求”,且是完全不在市场预计内的“增量需求”;更重要的是,仁益判断其“示范效应”会十分明显,就像推动一场雪崩,也许只要在山顶推动一个小雪球。如果想在2016年加强市场竞争力,切不可忘记关注这两个动作所释放的社会化养老需求。
TOP 7
产业链
养老产业链成熟度提高,初步具备市场影响力
养老产业不单单考验养老服务运营商的能力,而是需要整个养老产业链的支撑。从产品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营销渠道,都需要大量具备专业能力的企业和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
过去国内的养老产业成熟度极低,造成国内中高端养老成本居高不下,与客户的消费能力和支付意愿严重不匹配,但这一切都将在2016年迎来转机。
首先,国内产业整合度在2015年已经快速提升。有众多龙头企业开始关注、进入养老产业,将通过资本的方式进一步加速整合过程,从而使得产品、产业链成熟度快速提高。
其次,养老产业的技术积累已经比较丰富。同时过去大量的“创新创业”企业在过去两年的热潮退去后,开始谋求转型,而养老产业又有着巨大而诱人的市场,从而将关联产业的技术积累快速带入养老产业。
最后,社会化养老需求开始快速增长的同时,过去2年相对盲目的养老产业投资也将成为后入强者的整合对象,从而成为成功者的“垫脚石”。
成为“先烈”还是“先驱”?转折点也许就在2016年。
TOP 6
人力资源
就业压力增大将推动养老护理员人数、素质双提升
过去的几年,养老产业一直面临严重的“合格养老护理员”短缺,2016-2035年间,随着老龄人口占比的快速“膨胀”,这一问题将始终困扰养老产业的发展。因而政府早早开始布局养老产业职业教育,希望通过提高养老产业人力资源供给解决这一问题。
然后这其中被“忽略”的问题是:提高养老人才供给并不能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只有让养老产业相对其他行业更有就业竞争力才行!否则就算进入养老行业,很多人也在工作时间不长后,选择更轻松或者更有发展的行业。
在2016年,国内的就业压力很大,可能会相对缓解养老护理员的短缺的压力,其核心在于,养老护理专业的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职业的成长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到,且职业收入在可预期的20年内也将稳步提高。
如果目前面临职业转型,养老护理行业确实是一条值得考虑的职业发展路径。
TOP 5
养老金入市
养老金入市压力较大,不宜期待过高
养老金入市过去一年牵动着无数股民的神经,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经验来看,养老基金一直都是股市投资大户,可以极大得推动股市流动性提升,从而退高相关股票资产价格。
由于我国养老基金的收益压力,2015年国家开始谋划“养老金入市”计划。其核心在于提升养老基金的收益能力,从而能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让国民安享晚年。
然而应该看到的现实是,我国的养老基金管理能力长期不足,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限分配不够均衡,目前还未建立统一的基金管理体系,这无疑是对于养老金入市的巨大挑战。同时,由于养老金本身的特点,要求跑赢通胀,但对回报周期要求不高,因此稳健型长期投资的需求更为旺盛。因此,即使养老金入市,也不会在2016年有过大的动作,“试水”也会集中在部分风险较低的大盘蓝筹股、权重国企股等少数二级市场股票,可能还会更多利用政策优势,参与一级市场投资,总之——普通股民指望重大利好的心可能要落空了。
至于养老金入市的效果如何?可以参考2015年大量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行动和结果(请自行百度“宝万之争”)。
TOP 4
适老化城市
“老年宜居型城市”概念逐渐普及
过往的养老服务项目设计,往往局限于一个小的范围,例如在一个合适的地块,建造服务高度集中的养老机构,形成“适老化”的微环境,又例如以家庭或社区为单位,进行适老化改造,形成“适老化”的社区环境。这样的做法比较经济,但又缺乏整体规划,一旦老人有需要走出“适老化”的微环境,马上面临处处不便。
“适老化城市”或“老年宜居型城市”正是这一基础上提出的概念,以城市这样的相对宏观大环境中,全面提供“适老化”的各项便利。粗听上去成本很高,但在新建城区,只要在前期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不会造成过多的额外成本,却能使得城市的老人生活便利程度大大上升。
由于当前养老项目的越来越多,适老化社区的概念越来越普及,客观上为适老化城市概念的普及提供了基础和便利,预计在2016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及南京等经济水平和老龄化程度都较高的二线城市,会率先进行实质性实践这一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在规划和设计城市时,充分考虑功能规划和应对老龄化,能极大降低未来的改造成本,从而降低综合成本。
TOP 3
养老产业投资
养老产业投资继续火热行情,结构趋于平衡
自2013年35号文以来,养老产业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在条件合适的地区,已经有大量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由于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老人最多的国家,并且老龄人口在未来20年内还将持续上升,从当前的2亿多快速飙升到4亿多,这一巨大市场仍将不断吸引投资进入养老产业。关于资本市场向养老产业的投资方面做出如下预测:
(1)养老地产投资将继续火热。通过2015年的资本市场观察,全年以险资为代表的各类养老地产投资异常火热。2016年由于行业基本面并未改变,且险企的资金性质与养老地产的资金需求的契合度非常高,中高端养老地产仍是险资除了举牌上市公司之外,非常重要的投资布局方向,众多地产公司、REITS(房地产信托)等资本也对养老地产长期观察,预计2016年将有众多资本涌入养老地产行业,在目前优质资产稀缺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造成一波大热资产泡沫,同时也寓意着众多机会的来临,对于投资方来说,需要警惕投资过程中的政策、资金成本风险,坚持精算平衡、合理布局和合理风控。
(2)养老机构投资增速下降。在2013年以后,社会化养老机构投资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长期的高空置率,导致众多项目投资回报远不达预期。通过2年的磨合和观察,市场对于养老机构的盈利水平判断逐渐趋于理性,由于众多社会资本的巨大转型压力,仍会有符合战略、盈利需求的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机构这一细分领域,但预计投资增速会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3)细分市场快速完善。2015年以前的养老市场几乎处在混沌的状态,大量的探索和尝试集中在产业链下游的“养老服务”端,在2015年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找准自身优势,逐渐向专业化细分市场转移,从而为养老产业带来更加均衡合理的产业结构。在此仁益也呼吁政府能够抛弃“大而全”的思维,更多关注“小而美”的细分市场,在养老产业市场这个全国甚至国际化竞争中,为当地企业创造更好的微观政策环境。
TOP 2
商业养老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爆发式增长,养老储备资金投资渠道成熟
在未来的15-20年内,中国将崛起一批数量惊人的“中产阶级”,而由于人口结构的原因,这部分人群的养老必将更多依赖自身的养老储备资金而非子女,从而让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代表的投资型养老储备迎来的巨大的市场空间。
过往由于民间投资渠道的严重匮乏,众多老人在2015年即遭遇了股市大跌,又遭遇了以“e租宝”为代表的非法集资,随着2015年底金融市场各项管制政策趋严,预计在市场析出前期不良的投资渠道后,市场将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
TOP 1
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推动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其中共享就是要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建议》指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这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